关税“最后通牒”将至,7月9日之后谁还能幸免于难
汇通财经APP讯——自4月美国重启IEEPA全球通用关税以来,新一轮贸易摩擦迅速升级。在目前政策框架下,美国对全球商品普遍征收10%的通用税率,并通过《贸易扩展法案》第232条对汽车、钢铝等行业施加高达25%至50%的额外税率,形成了以惩罚性为特征的多层级关税结构。
这一结构不仅针对特定商品,还引入国家差异化策略。英国作为特例,在汽车领域享有10万辆配额优惠,而加拿大、墨西哥则因USMCA合规问题分别承受25%与10%的惩罚性税率。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推动“结构性不对称”征税逻辑,旨在通过关税收入弥补财政并对合作条件施加更大谈判压力。
谈判临界期将至:美欧、美加谈判进展分化
随着90天关税暂停期将在2025年7月9日结束,关键谈判进入最后阶段。据路透,英国与中国已与美方达成初步框架性协议,但多项高税率依旧生效,反映出美方意在通过协议取得结构性让步,而非全面取消关税。尤其在欧美之间,美方要求欧盟调整非关税壁垒,如数字监管及碳边境机制,但欧盟坚持换取汽车、钢铝、半导体等领域的具体减免,导致磋商进度缓慢。若谈判破裂,美国将对欧盟商品实施高达50%的关税,欧盟则准备在7月14日启动对等反制,形成关税对峙的升级态势。
政策基调明确:关税不退、财政与战略双轨推进
尽管美方对多国展开谈判,但基本政策基调并未改变。商务部长卢特尼克明确指出,美国不追求对等免税协议,而更强调对称式征税所带来的财政和战略收益。这一思路源于《2025项目》的核心理念,关税不只是经济工具,更是围堵对手、重组全球价值链的手段。分析师指出,美国政府正通过一系列双边协议,构建以自身为核心的供应链安全网络,而非追求全球贸易自由化。这意味着即便短期内部分国家获得临时豁免,整体高税率格局仍将长期存在。
法律不确定性仍存:关税合法性悬而未决
当前的关税政策背后仍存在重要法律风险。美国国际贸易法院(CIT)此前裁定IEEPA关税越权,虽被上级法院暂缓执行,但若联邦巡回法院(CAFC)在7月底前作出最终支持裁决,或将撼动当前征税基础。最高法院近期判定限制全国性禁令适用范围,意味着即使最终裁决对原告有利,其适用范围也可能有限。但对全球政策制定者而言,这一法律变量仍构成潜在的不稳定因素。
策略博弈加剧:未来贸易格局或演变为技术与规则之争
随着“Take it or leave it”式谈判信函即将在7月9日前后发出,尚未达成协议的国家将面临关税重启压力。分析师认为,美方或对部分展现谈判诚意的国家提供短暂豁免期,但前提是签署具备实质性结构让渡的框架协议。未来的贸易关系将不再仅是商品进出口层面的纠纷,而可能逐步转向以技术规则、数字税收、审查机制等“软壁垒”为核心的新形态竞争。这也标志着全球贸易秩序将从传统制造业争夺进入规则主导的战略深水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汇通财经无关。汇通财经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且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承担全部风险与责任。